原來這才是測謊的關鍵所在!
作者:管理員 發布于:2020-02-20 21:19:26 文字:【
大】【
中】【
小】
摘要:
五十年代電影《寂靜的山林》中,英俊瀟灑的大明星王心剛飾演一位偵察英雄,化裝成特務打入敵人內部。按反特電影老套子,照例要先過審查關,敵酋用“測謊儀”進行測試,厲聲喝道:“這是美國的最后發明,任何謊言都將在這臺儀器面前被拆穿!”
鏡頭上,美蔣特務將王心剛綁定在椅子上,渾身上下到處都連接著測試電極,后面一臺高大的,隆隆作響的儀器,許多表盤指針在不停的擺動,整個氣氛顯得陰森恐怖。
王心剛一開始似乎也很緊張,但隨即便輕松起來,笑嘻嘻跟特務們聊著天兒。查了半天,白忙活,“美國最后發明”并未查出王英雄的共黨底細。
當時還是少年的我深信其然,人心里想什么,儀器怎么能查出來呢?美國大鼻子盡玩虛的。再說,所謂“最后發明”也實在太荒唐,難道人類從此滅亡 ,再沒發明了?反正那個年代,老美干的一切都是胡扯蛋。
后來我漸漸知道,所謂測謊儀是根據人在緊張時皮膚電位的變化(人只要微微出汗皮膚導電率就會增加),心率的變化,血壓的變化等許多生理指標,來確定是否說謊。這么一說倒是有一些道理,我自己就有體會,只要緊張害怕,就不由自主地手心出汗,心跳加快。我們彈琴班有的學員,一上臺表演手指頭就不由自主發抖,根本沒法控制。而且心理學家發現,人只要說謊,眼神就會散亂,不敢正視,不能專注。
但我同時又想,即使這樣,也還是容易測錯。比如像我這樣的普通凡人,一嚇唬就緊張害怕,如果把我綁在王英雄那位子上,電極一通,我肯定嚇得發抖,皮膚電位大變,即使沒說謊,沒犯罪,也跟說謊犯罪一個樣,那不是制造冤假錯案嗎?而那些心理素質極佳,心黑手辣,撒謊老手,江湖慣犯,或者受過專門訓練的間碟如王英雄之流,怎么嚇唬都不怕,測謊儀還不是扯蛋?
后來我看到一本專門寫中國引進測謊儀的著作,這才真正弄明白原理,徹底信服了,你別說,“最后發明”還真有些道道。
原來,測謊儀的關鍵不在那些儀表和電極,而在于“出題”,而出題的關鍵在于“對照組”。
比如查一個殺人案,公安已查明死者是被鐵棰砸死的,但這個信息并未公布?,F在抓了五個嫌疑犯,究竟怎么殺的只有真兇明白,其它四人均不清楚。
現在將嫌犯分別帶入審訊室,用測謊儀測試。待電極連好后,開始按照精心編好的題目順序發問:
你是用刀殺死XX的嗎?
你是用繩子勒死XX的嗎?
你是用鐵錘砸死XX的嗎?
你是用木棒打死XX的嗎?
你是用毒藥毒死XX的嗎?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嫌犯可以全部回答“不”,也可以什么都不回答,說不說都無所謂。
真正的殺人手法藏在這一連串題目中,真兇當然清楚哪個問題是真的,盡管他老奸巨滑,心理穩定,對任何一個發問都可以做到不動聲色,但當問到那個真問題時,他必然產生心理變化,就算表面上裝做若無其事,連眼神、呼吸都不變,但皮膚電位、心率、血壓等等指標肯定發生變化,裝是裝不住的,再訓練也不行。
而無辜者就不一樣,比如膽大者對任何發問都沒反應,而膽小者對任何發問都害怕,都有反應,總之,無辜者對真問題假問題反應都是一樣的,他不可能在問到“是不是用鐵錘砸死的”時候產生特別反應。這樣就能排除無辜。
所以,關鍵在于真問題藏在許多對照組之中,位置還是隨機的,這就是編題的技巧。
另外,發問本身也有技巧,一般采用“雙盲法”,編題的人當然知道哪道題是真的,而發問的人卻不知道,所以他提問題肯定全都采用同樣的口吻(在實踐中也要求發問時不能帶任何感情色彩)。另外,發問時編題者與儀表記錄員都不能在現場,而在隔壁通過監視頭暗中觀察。這樣,嫌犯就不可能從發問者的語氣、態度,或者記錄員的反應中得到提示。
還有,審訊室并不需要布置成《寂靜的山林》那種陰森恐怖的地下室,而是正常狀態。發問前,發問者先聊一些無關緊要的話,使嫌犯放松下來才能開始發問。而且每道題問完后,都須等待若干秒,待嫌犯心理反應平靜下來之后再問下一個問題,以免上一個問題的反應影響到下一個問題。
另外,不可能只問這樣一組問題,因為一個案子,總會有許多情節,比如時間、地點、作案人數、路線、現場方位、兇宅陳設、死者狀況、盜竊數額、財物種類,等等,都可以用來編題。
所以,不是只要有一組問題對上號就算數,得各組提問都恰好在真問題時反應特別強烈,才能認定此人撒謊。
很顯然,如果是無辜者,就算上在某一組提問中偶然碰巧反應強烈被懷疑,總不可能在所有問題上都偶然碰巧。這樣就從各個角度避免了冤枉無辜,放走真兇。
這本書的作者是中國第一位引進測謊儀的公安專家,當年他在推廣測謊儀時也遇到大量質疑,作者就讓質疑者自己實驗。比如,作者讓質疑者自己在從1到10這10個數中任選一個,并封入信封,然后由別人來發問。這些質疑者也都是老公安,都是專家,心理素質也都極佳,玩這樣一個游戲顯然沒有什么心理壓力,而且他們對測謊儀的原理已經了如指掌,按理說應該測不出來。誰知,一問到真問題,這些老公安也照樣有反應,指標有變化,一測一個準。無論怎么實驗,屢試不爽。這下質疑者終于信服了,科學就是科學!只要心理變化,生理必然有反應。
十幾年來作者用測謊儀解破了無數疑案,從嫌犯中辨認出了無數真兇,無一失誤。
恰好最近電視上有一個案子,已離婚的兩人因財產問題發生打官司,兩人說法明顯不同,又無旁證,法院無法判斷誰真誰假。女方主動提出用測謊儀來判斷,并愿意以實驗結果為判決依據,男方也同意。
測謊儀的指標最后將變換為數字指標,0.8到1為說謊,-0.8到-1為真話,中間值為無法判斷真偽。誰知實驗做下來,女方的指標為0.98,證明她自己才是說謊者。女方最后只好撤訴??磥磉@位女說謊者自恃性格強硬,心理素質穩定,相信自己能控制心理,讓儀器證明自己有利,所以主動要求測謊,誰知反倒玩火自焚。r /> 通過這本書,我相信了,所謂“最后的發明”雖然并非“最后”,但的確是一個偉大的,過硬的,真正的發明,有心理學、生理學、邏輯學的基礎。大鼻子們確實不是吃干飯的。
顯然,《寂靜的山林》那種所謂“測謊”是編導想當然編的,他們并不了解測謊儀的工作原理。
更有趣的是,測謊儀在中國使用,比在外國還靈。
因為外國出一個大案,記者蜂涌而至,案子還沒眉目呢,種種細節便已見諸報端,無任何秘密可言。無辜者跟真兇全都清楚人是怎么殺死的,這時再用測謊儀,題目就不好編了。
而中國出了一個大案,別說細節,就連有沒有這么個案子都能控制。
當然,前面說了,測謊儀關鍵不在這個儀器,而在題目的編制是否科學,機器是要人來掌握的,人不行再好的機器也沒用。如果題目編得不好,測謊有誤,那不是測謊儀的問題,而是人還沒有掌握它。
所以,這位專家還是中國第一位培訓老師,專門為公安系統培訓測謊專家。
還有,并非所有疑案,所有問題都適合于測謊,都像上面舉的那個殺人手法的例子那么好編題,比如有時在測前某些細節已經有所泄露,或者在某些案子中控辯雙方并非一黑一白,一罪一冤,清楚簡單,而是雙方都有些道理,也都有些謊言,只是程度不同。這時用測謊儀也許就不大那么涇渭分明了。
最后還有一點,能讓我們對測謊儀放心的是,法律規定,測謊儀的實驗結果只能用做偵察的參考,不能用做定案的依據。即使通過測謊儀發現了真兇,還是不能定案,一定要有足夠的人證、物證、而且形成證據鏈,才能最終定案。
現在把原理說清楚,我們一看,也沒有什么深不可測嘛,為什么中國人發明不出來?非得由美國人發明?這就是觀念的不同,中國歷史上缺乏科學傳統,像什么“對照組”“雙盲法”這些科學實驗原則,在西方早已深入人心,很自然就能想到,而多數中國人連聽都沒聽說過。再者,心理學在中國多年來都是禁區,不許研究。
其實在中國古代,也有這種利用心理學斷案的例子,有一次審盜竊案,法官弄了一個暗室,里面有一口大鐘,對五個嫌犯說,這大鐘有神靈,你們分別進去摸一下鐘,如果是賊,鐘就會發聲。最后五人出來,法官一眼就找出了賊。原來法官事先在鐘上涂抹了鍋黑,只有那個賊不敢摸鐘,手是白的。
進入現代,那種神靈迷信在中國已經沒人信了,而真正的科學理念中國還沒建立起來。所以沒辦法,這種所謂“最后發明”只能由沒有禁區的美國大鼻子來搞了。
昨天翻一本美國人寫的法醫學的書,發現美國鬼子居然將中國人奉為測謊儀的鼻祖,當然不是指“摸鐘斷案”,而是說一千年前,中國有一種“含米斷案”的法子,審訊時令嫌疑人口含干燥大米,審完吐出來看看。如果米是濕的,證明說的是真話;如果米仍是干的,則為撒謊。據說人在撒謊時口干舌燥,這就是利用了心理變化引起身體反應來斷案,這個原理遂成為測謊儀的科學依據。
美國大鼻子利用中國人發現的原理發明了測謊儀,卻反過來整治中國帥哥兒王英雄,是可忍孰不可忍?
X